肺部大片阴影鉴别诊断

来源: 时间:2016-11-17

概述

常见:肺炎、肺不张、胸腔积液、肺脓肿、肺结核、肺癌

少见:肺挫伤、肺梗塞、肺段隔离症、吕弗硫氏症、肺霉菌病、肺水肿、肺阿米巴病、胸膜肿瘤、吸入性肺炎等

罕见:肺动静脉瘘、坏死性肉芽肿、假性淋巴瘤、肺梅毒等

小叶性肺炎

致病菌:金葡菌、链球菌、肺炎双球菌、病毒。

途径:呼吸道感染。

病理:分期不明,为小叶范围实变和支气管壁的炎性浸润。

临床特点:年龄小或老年人,身体抵抗力差及手术后的患者等,高热、胸痛、咳嗽、咳痰、呼吸困难、白细胞计数升高。

影像表现:两肺沿支气管分布斑片状阴影,可以融合呈大片影及出现肺气肿等改变。动态变化快。

肺段、大叶性炎症

致病菌:常为肺炎双球菌。

途径:呼吸道感染。

病理:可为充血期、红色肝变期、灰色肝变期、消散期,一般在二周左右。

临床特点:以青壮年多见,白细胞计数增高,有高热等。

影像表现:①典型的可呈肺段及大叶阴影。②其内可见支气管气像,即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,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常形成对比,而在实变的影像中可见到含气支气管分支影。③抗炎短期吸收。

肺不张

系各种原因所致肺内气体减少和肺体积缩小的改变。

阻塞性肺不张:由支气管腔、肺外压迫及肺内瘢痕组织收缩引起,以支气管阻塞最为多见,包括支气管腔内阻塞或是腔外压迫。例如:肿瘤、异物、腔外肿块、淋巴结。

非梗阻性肺不张: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的降低而引起肺的体积缩小。

压迫性肺不张:胸水、肿瘤的压迫。

肺脓肿

致病菌:常为葡萄球菌、肺炎球菌及链球菌等。

途径:化脓性物质的吸入、继发于肺部的炎症呼吸道感染。好发于右肺上叶后段及下叶背段。

影像表现:平片示为大片状致密阴影,中央密度高,境界清楚。常可见含有液平面的空洞阴影,周围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浸润。

肺结核

致病菌:结核杆菌。

途径:为原发病灶的重新活动及外源性感染。

病理:可为渗出、干酪、增殖、纤维、空洞等。

临床特点:一般为低热、乏力、盗汗、消瘦,严重者可咯血、胸痛及明显中毒症状,如高热、咳嗽、痰中带血等。

影像表现:①范围较大呈肺段、大叶浸润片状阴影。②密度不均,多形态。③大叶性干酪样肺炎呈致密肺段大叶实变,在高电压及体层摄影时可见虫蚀样空洞。对侧或同侧肺野出现播散灶。

肺肿瘤

良性:支气管腺瘤、错构瘤、血管瘤等。

恶性:原发性(支气管肺癌)、转移性。

支气管肺癌

组织学分类:鳞癌、未分化癌(包括大细胞癌和小细胞癌)、腺癌、肺泡细胞癌等。

发生部位:中心型、周围型。

主要临床表现:咯血、刺激性咳嗽、胸痛。其中痰中带有少量血丝,间断性出现,为早期肺癌的唯一表现。

X线表现:①中央型:可见大片阴影同时肺门阴影肿大。②周围型:发展广泛后可呈大片阴影,边缘有分叶状,外围常见有短细或粗壮的毛刺状改变。

CT 典型表现:①空泡征:肿瘤沿肺泡壁及末梢气道呈伏壁式生长,而保留了正常的肺支架结构所致。多见于腺癌。②分叶:肺癌组织向周围生长速度不均所致。③胸膜凹陷:靠近胸膜下的肿瘤内瘢痕收缩牵拉局部胸膜所致。表现为肿块与胸膜之间有线状或幕状影。④空洞:肿块生长较快,其中心发生坏死所致,多为厚壁偏心、内壁不规则。

过敏性肺炎

致病因素:过敏原,如蛔虫、花粉、药物等。

途径:呼吸道或血行。

病理:肺泡内嗜酸细胞浸润及细小支气管粘膜水肿。

临床特点:低热、乏力,胸部不适,重者引起哮喘,过敏性休克。

影像表现:①游走性。②未经治疗,一周以内可以自行消失及其它部位又出现;③表现为片状或斑片状阴影,密度较淡。